医书太多了,继续接着看。
自从治疗好老许的直肠癌之后,老中医张明德又给许多年好几本厚厚的书本。
医学有很多不同的专科,仅仅只是外科这一项,就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学识。
老中医说过,既然许多年他的记忆力那么好,那就不要浪费了这个大脑。
多看多研究,把基础夯实一些,往后遇到各种疑难杂症,也不至于那么束手束脚。
如果看医书看得腻了,脑子不够清醒了,许多年还会选择翻看其他杂书,换换脑子。
因为看医书的时候,是需要思考很多的。
一个细微的小疾病,有没有可能因此延伸出来更多的其他疾病。
而看杂书就相对好很多了,不需要思考那么多。
下午下班之后,许多年回了九十五号四合院,然后就跟秦淮茹说了这件事。
后者很吃惊,离开一段时间?那是多长时间?
“具体的事情,你就别打听了。”
许多年微微苦笑,道:
“我走之前,会把家里安排好的,你放心吧。”
秦淮茹当即抱住了他,很用力,似乎想要把她自己揉进他身体里。
“阿年哥,我不担心我和孩子,我是担心你啊。”
“不用担心我,乖!”
小两口腻歪了一会儿,在小豆包和小团子的哭闹声中,不得不分开了。
接下来几天,日子如常,很快就过去了。
十周年国庆阅兵这一天,整个京城都非常热闹。
设计院放了两天假期,许多年抽空去了一趟石庙,跟张明德说了消失一段时间的事儿。
老中医对此很平淡,只是让他有时间之余,不^_^就好。
中医之路,道阻且长啊。
“师傅,到时候我基础这一关过了的话,进入下一关治病的时候,该怎么办呀?”
石庙的中医传承,可是需要入世,在世间行医,最少十年。
当然了,那是过去的做法,毕竟古时候开办医馆这些,需要资质不说,还很容易受到当地其他医馆的排挤打压等等。
所以那个时候行医才是最合适的。
现在嘛,直接去医院就好了。
医院每天都会有很多病人,而且还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病人。
PS:两更求支持: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