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搂住秦淮茹之类的,那是不存在的。
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十分保守。
在大庭广众之下,别说搂住对象了,牵手也会被说耍流氓,稍微靠近一些,都会惹来异样的目光。
所以,小两口拍照,就是隔了大概两三厘米的社交距离站着。
这也是两人的第一张合影。
拍完照片,一家人这才走进颐和园。
身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风景十分漂亮,昆明湖、万寿山,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等,里面可欣赏到的风景可太多了。
建国前,颐和园古建破旧,文物残损,花木凋零。
等到了开国大典之后,上面领导便呼吁各界资助重新修整颐和园。
不过,在一九五九年之前,颐和园修整好的地方也仅有全园中心建筑佛香阁、长廊为主的前山、前湖区各古建筑,其他地方则是还没修整完毕,无法对外开放。
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许多年他们的游玩心情。
整个下午,一家人都在颐和园慢悠悠地游玩着。
走得累了就坐下来歇一歇,许多年还背了一个军绿色的包,里面放了水壶、毛巾等之类的物品。
其实老许、三小只她们身上也背了一个水壶。
五十年代,可没有在外面买矿泉水的说法,出来游玩,那都是自带水壶的。
昆明湖的水可不敢喝,也不给喝,再说了也不卫生。
要知道,现如今的颐和园还是秉承之前垃圾不出园掩埋于山坡的旧习惯,公厕等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昆明湖的水,看着清澈,可谁敢喝?
反正许多年是没有这个胆量喝这边的水,自带的水,不香么?
走走停停之余,当然是要拍照了。
相对遗憾的就是,这个年代的衣服,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颜色。
也就是孩童或者部分特殊的人群,才会有其他颜色的衣服,要不然,普通人大概就是绿色、蓝色、灰色和黑色这几种衣服了。
在颐和园逛的这个下午,许多年看到过最多的衣服,就是的确良和中山装。
买得起这些衣服的人,才是颐和园的常客。
那些没衣服穿,或者穿着很多补丁,甚至是缝合怪衣服的贫苦家庭,根本不会出现在颐和园这边。
除了衣服没什么特点之外,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拍照不会找不到好角度了。
因为进来颐和园游玩的人并不是很多,反正不存在人山人海的情况。
所以,只需要稍微避让一下,照片里就不会有旁边的游客。
下午五点左右,意犹未尽的三小只和小梅,跟着许多年他们一起走出了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