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距离真正进入部队也还有小半年的时间,这些时间里面,肯定不会让秦明辉闲着的。
要不然,估计七天的禁闭就白关了。
离开单位之后,许多年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一趟供销社买粮食。
每月一次的粮食供应,需要用粮本来购买,这就是统销统购政策下的大事儿。
“同志您好,劳驾您嘞,这是我的粮本,我要买粮,算上九月份和十月份的,两个月的粮食一起,这是粮票和钱”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接过粮本,翻看了一下,不由诧异地看了许多年一眼。
九月份的粮食居然也没有来购买?
这小子该不会是去鸽子市买粮了吧?
见对方如此看向自己,许多年微笑着解释了一句:
“是这样的,上个月我刚结婚,没来得及买粮,吃的都是家里的粮食”
听到此话,工作人员还笑了一句,“那你们家的粮食还挺宽裕的。”
五十年代的粮食供应标准分南方北方两种,南方且不说,北方,特别是京城这边,标准如下。
一、特殊重体力劳动者,50~60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55斤。
二、重体力劳动者,40~49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44斤。
三、轻体力劳动者,29~39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35斤。
四、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27~32斤,
其平均数不得超过31斤。
许多年是属于第四类,设计院单位属于处级事业单位,便是机关、团体工作人员。
因此,每月的粮食就是三十二斤,粗粮细粮比例是五五开。
这个比例在其他分类中,算是最好的了,因为这样的比例,细粮会很多。
除了以上四类之外,还有大学、中学等以下年龄段的粮食供应标准。
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24~28。5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27。5斤。
周红梅和胡美凤两人就是一般居民,她们是京城户籍,所以也有粮本和粮票供应。
但她们有这个资格,却没钱,还是得靠家里的男人才行。
范招娣并不是京城户籍,她跟秦淮茹一样,都是农村户籍。
所以她才要精打细算,掐着手指头过日子。
京城是每月二十四号发粮票,二十五日可以提前用下月粮票购粮。
因此每月25号当天,粮店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那阵容很是壮观。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那天去买粮。
就像许多年这样,家里还有粮食,不急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