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干看的很远,想的也很清楚,一监所的经济工作是在李学武的支持下,得到了回收站的帮助才支撑起来的,有了今天的家底儿。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监所也有这样好的条件,也有像他这样大胆追求变革的干部。
所以项目是项目,管理是管理,他现在站在了新的高度,必须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一监所的产品前期有回收站兜底,后来同西城三监所和茶淀农场联合在一起搞经济,同红星厂有了合作的基础,有贸易管理中心负责经销和原材料的购进渠道铺设。
现在要把全市的监所、劳改农场规范起来,形成自我经济发展格局,他太为难了。
“幸好啊,前年龙江音河农场和陇右夹边沟农场转给了地方,否则我还得南北跑。”
音河农场就是后世的双河农场,以前叫京城市地方国营音河农场,前年转给了龙江省。
不过后世82年又要了回去,陇右那边的情况也一样,都是政策性的调整。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农场都交给地方了,比如远在津门茶淀地区的清河农场就还在劳改局的手里,现在归黄干正管。
“现在我有个初步的想法,”黄干挠了挠脑袋,一边思考着一边讲道:“不能完全走因地制宜的路子,这条路太专一容易走绝了。”
“我想以茶淀农场为生产核心,连通其他监所形成产业链的生产模式。”
他看着李学武讲道:“要充分考虑监所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要考虑到那些主要负责人缺少必要的经济头脑。”
“所以与其逼着他们搞经济,倒不如在茶淀农场集中力量和优势建设专业厂,将零配件或者上下游的业务分包给其他监所。”
“这样既省了因地制宜的思考,也能在初期给这些监所一定的经济鼓励。”
黄干看着李学武讲道:“只有从经济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这场自力更生的经济变革行动中来。”
“所以我准备在茶淀农场组建大型制衣厂,工艺品厂、文体用品和玩具厂。”
他点了点桌子,强调道:“同时也要扩大现有的家具厂、造纸厂、印刷厂、皮革厂、养殖场和种植区的规模,形成产业化格局。”
“所以呢?”李学武看着他问道:“你想要我支持你什么?机械、技术或者管理经验?”
“如果有这些当然更好了,”黄干笑了起来,看着李学武说道:“我知道你们厂有制衣厂、皮革厂,商量商量,能不能教教我们。”
“教你们干什么呀,这两个厂子卖你们得了呗——”李学武眉毛一挑,说道:“只要你们的产品走贸易管理中心的渠道进行销售,这件事包在我身上,等你一上任就能签合同。”
“真的假的?”
黄干被李学武的话弄懵了,他只是想学习一下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想过一锅端啊。
“我确定劳改局可出不起买厂子的钱。”
“没关系,可以用补偿贸易的形式进行结算,”李学武笑着说道:“机械设备和技术都可以先提供给你们,包教包会,不收学费。”
“不仅制衣厂和皮革厂,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感不感兴趣?”
“我真是信了你个鬼!”
黄干听到这就觉得有点不对了,看着李学武问道:“你该不会是疯了吧,卖厂子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要不是疯了,就是拿我当傻子逗。”
“谁有闲工夫逗你玩——”
李学武嘴角一撇,道:“制衣厂和皮革厂本身就不是我们厂的主要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