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单位外表看起来庄重严肃,实际上就是一个派驻联络单位,主要做沟通和服务工作。
胡可同李学武讲,他以前是做秘书工作的,也曾担任过秘书长的职务。
现在担任驻京办副主任,同以前相比没什么两样。
说是有区别,区别就在于服务来京的领导不确定。
他现在的这个位置绝对不是服务员的角色,是配合领导完成较为重要工作的关键人物。
比如现在,休息室里只坐了四个人。
胡可、李学武、徐斯年和王瑞清。
李学武是红星厂的秘书长,也是经济和组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李怀德。
徐斯年是红星厂在辽东工业投资和生产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是营城船舶的一把。
王瑞清,钢城煤炭四公司的总经理。
胡可把这三位聚在一块是什么目的,从李学武坐在这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
徐斯年老神在在,脸色微红,捧着茶杯跟癞蛤蟆似的吹着气,好像还在醒酒的状态中。
实际上,他跟着李学武来到办事处,见了酒桌上的这些人,心里就已经开始掰算开了。
他此次来京的首要目的,就是试探和催促厂里尽快同营城进行接洽,将营城港码头的项目落地。
对于他来说,红星厂批准了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提交的建设奉城-钢城-营城工业链条集成化产业区块的报告绝对是一个大机遇。
作为营城船舶的负责人,他当然也在领导小组内,很清楚这个项目背后的推手。
其他的暂且不论,徐斯年对这个项目关注的重点是反过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就是说,他是要把营城放在最前面的,是作为这个工业链条的起点来建设的。
为什么这么想?
很简单,掌握了造船厂,再掌握了出海口的航运码头,以目前东北的铁路运输状况和工业生产能力,以及资源配比,他老徐只要守着营城船舶,原地起飞那是指日可待。
任何工业生产和贸易发展都离不开运输,李学武有意打造的东北亚经济圈他是琢磨了又琢磨,研究了又研究,终于是悟了。
所以,钢城工业产业基地不用想,那不是他那能碰的蛋糕,奉城是厂里刚刚开始拓展的工业区域,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块拼图。
从奉城沿着铁路线往上,吉城和冰城早晚要联系到,越来越多的工业和贸易在东北遍地开花,无论是进还是出,营城港码头都将会是一个关键的门户。
不用去想钢城的内陆码头,千吨货船或者客船还有可能进去,未来的运输主力绝对是万吨级以上的大船。
从李学武给营城船舶定的生产规划和发展方向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小型船舶建设工程,主要的生产方向还是游艇和渔船,中型船舶虽然也有渔船,但主要还是散装货船,未来的生产重心是万吨级以上的大船,目前在建的船坞都是大船。
就连小型船舶和中型船舶的生产船坞也都是尽量满足大型船坞改装的基础,一个船坞同时建造六艘小船或者四艘大一点的船舶是目前的标准状况。
说是同时开工节省成本,潜在的大船生产力已经在做铺垫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营城船舶便开始接收万吨级货船的建设资料和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