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过程中,由红星厂扶持起来的贸易商十个有一个加深合作,成为核心,就足够了。
到时候他们这样的第一批贸易企业,主打一个掠夺式经营目的,该怎么自处?
当然了,这仅仅是李学武的介绍,还没有实际的政策出台,圣塔雅还有时间。
再说了,李学武说的就一定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她得回去琢磨琢磨再下定论。
-----------------
“还在想圣塔雅集团呢?”
这天下午,李学武乘坐汽车前往市里,洽谈剧院的收购业务,一起来的还有宣传处的处长卜清芳。
一共三台车,后面那两台车上还有文艺宣传队和工程处的几名干部。
卜清芳见李学武上车以后依旧是眉头紧锁的模样,笑着拍了拍他的膝盖道:“钓鱼嘛,得有耐心。”
关于卜清芳是如何知道李学武在鸿途一号上忽悠外国人这件事,其实也不难。
她是主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当然要掌握厂主要领导的工作状态和动向。
尤其是这种重大对外接待和交流活动,是内部报道和研究的重点。
卜清芳干了快八年的宣传岗位了,毫不夸张地说,这厂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她。
李学武瞧了她一眼,散去了一点愁眉,笑着问道:“今年的宣传工作比较方便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怎么?这就要人情了?”
见李学武要解释,卜清芳摆了摆手,玩笑道:“得,有事您说话,谁让我们宣传处欠您的呢。”
“呦,这话说的,我多难为情啊——”
李学武靠在座椅上,看着前面进城的道路车流渐多,心里是很欣喜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的。
社会趋于稳定,形势趋于稳定,人心思定,抓变革抓生产就是一种对稳定的诉求和肯定嘛。
“您看看,无论是文宣队,还是广播站,我帮忙可没说要人情啊——”
李学武笑着摊开手,对卜清芳提到:“这是事实吧?”
“这就算上账了?”
卜清芳笑着看了他,问道:“说吧,多大的诉求啊,千万别吓我啊,我心眼可小。”
“您这不是门缝里看人了嘛——”
李学武叠起右腿,正经地讲道:“文宣队进行了扩编和变革,目前还要进行二次发展。”
“在满足红星厂内部文艺宣传需要的同时,又能满足联合工业兄弟单位的工艺宣传工作。”
他在摊开的手掌上点了点,继续说道:“现在按照李主任的指示,继续扩大影响力,走出去,把红星厂的先进文化和经验宣传出去,这不是很好嘛。”
“再说广播站,在经过改组和变革以后,节目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贴近厂职工的心声,越来越能代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