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点出更多的点,“一开始学子可能得到的只是某一个事物的理。”
“但这些理多了之后,就会豁然贯通,对理的认知也就到了极点。”
“此便可称之为格物,致知。”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更高的理,那么自身行为便自然而然,会合乎这些理。”
李长安将大圈内的点,引出箭头,指向小圈,
“穷究万物之理,自身的君子之理,自然明悟。”
“此为中正大道。”
王天罡点头捻须,“不错,你对此道的理解,已然深得其精髓。”
李长安笑了笑,继续说道,“由外而内,先求世间统一的根本规律,再来引导自身之道,此为理学。”
“而学生方才所说的心即理,便是要从内……而外。”
他另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圈,然后从小圈内引出箭头,指向外面的大圈,
“心学认为,理只是人心中的理,是人心中的道德。”
“比如侍养父亲,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得孝的道理。”
“侍奉君主,也不是从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
“孝、忠、信、仁都只在我们心中,心就是理。”
“没有被私欲蒙蔽的心,就是天理。”
“用这天理之心,表现在侍养父亲上就是孝,表现在侍奉君主上就是忠,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
“理本自在心中,何须从外求?”
李长安说到这里,王天罡的面色却是一变再变。
短短几句话,上百个字,却让他如临大敌。
“不对,不对……”
王天罡紧皱着眉头,早已寒暑不侵的身体,此刻竟有汗珠滑落,“此话有失偏颇。”
“万事万物之理,即便无心,也依然存在。”
李长安说道,“根本存在之理,乃是物之理,譬如岩石枯朽,松竹兴荣,此乃物之理。”
“但事之理,乃人与人之间的理,当真从始至终依然存在?”
“若有一日我身死道消,我对待师公的理,还会在吗?”
这一问,把王天罡问住了。
李长安继续道,“人死如灯灭,我死了,那么对我而言,孝忠信仁,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物之理一直存在,但事之理,却因人而在。”
“物之理,乃宇宙之自然规律;事之理,却是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学子求问君子之道,此君子之道,乃是自身对待外界之理,自然便是事之理,是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