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公主来上朝,官家的身体就能好?
“官家,此举万万不可。”
“公主年幼,朝堂之事复杂,公主如何能懂?”
听到丞相的话,赵祯笑了笑:“兖国公主聪明伶俐,未必就不懂朝堂之事。”
“再说了,她只是旁听,不参与朝政讨论。”
闻言一众大臣微微皱眉,丞相出言道:“官家,这不合规矩。”
“朝堂之事,向来都是男子的事,公主来此,实在有失体统。”
“再者,官家膝下有皇子,旁听的事,官家可让皇子代替公主。”
闻言赵祯脸色一冷,“兖国公主乃吾的血脉,乃大宋嫡公主,她上朝,怎么就不合规矩了?”
“吾倒是想知道,这所谓的规矩,是谁定的。”
见赵祯如此说,下面的御史叹了口气:御史中丞上前拱手道:“官家,这是千百年来大家墨守成规的事情,又何须言明来处。”
“呵呵。”
“千百年来墨守成规的事情?”
“吾记得,几年前这金銮殿中,就坐过女子吧。”
“那时,你们怎么不站出来反对呢?”
见赵祯提起曾经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底下大臣面面相觑。
“官家,太后和公主,怎能一样。”
“太后垂帘听政,是为了大宋。”
“公主年幼,如何能来朝堂这种机密之地?”
赵祯冷冷的看着众人,“公主为何不能来。”
“她是吾的血脉,是吾的长女,她来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公主与太后同为女子,你们反对公主入朝旁听,却允许太后垂帘听政,又有何居心呢?”
“官家,当年您初登大宝时,尚且年幼,无法独立处理纷繁复杂之政务,迫不得已之下,太后这才垂帘听政以稳定朝局。”
“太后垂帘听政并不罕见,史书上就多有记载。”
“可是,数千年来,我华夏就没出现旁听朝政的公主!”
赵祯面无表情地扫了下方一眼,缓缓说道:“公主听政是没有先例,可这并不代表此事不可行。”
“太后为外姓之人,都能参议朝政,公主身为皇室血脉,难道就没有资格旁听国家大事吗?”
赵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