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两人对饮,一人一坛酒,桌上摆着几盘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菜。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沉默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就像秒针正拼命旋转的定时炸弹似的,仿佛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炸开。
终于,在其中一个人微微叹了口气之后,坐在他对面的另一个人忍不住爆发了。
筷子‘啪’的一声摔在桌上,怒骂道:“怎么就这么几个菜,别说下酒,塞牙缝都不够的!”
被怒火指向的是他的发妻,在一旁畏畏缩缩,却又不甘心的小声争辩道:“家里哪还有银子……”
“你说什么!”那人暴怒的拍案而起,却被对面的人拦住了。
“算了,算了,大哥,你跟嫂子较什么劲?再说了,这也不是你一家的事情,整个南都,养了多少兵?有谁不欠饷的吗?日子能过就不错了,别计较那么多。”
“不计较?活不起了,还不计较?”那人泄了气,重新坐下来,叹了口气之后,却恍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对坐在他对面的人说道,“你别说,还真有地方不欠饷!而且,就是咱们南都亲军卫的!”
“哦?谁啊?”对面这人自然起了兴趣。
“还能是谁?”那人颇有些羡慕的仰起头,想了想道,“我今天去打酒,差点儿跟几个人打起来!那几个人牛皮哄哄的,出手特别阔绰,还特别的瞧不起人。不过,还好我动手之前先自报家门了,他们听说是旗手卫的,就没动手,也报了家门,说他们是守陵的。孝陵卫呗!咱们这还能有几个守陵的卫所?人家酒足饭饱,跟人家动手,咱们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说的是!”对面这人点头道,“我也听到过类似的传闻,你看看孝陵卫,再看看咱们旗手卫,同为亲军卫,为什么待遇差别就这么大!人家就从来都不欠饷!咱们可倒好,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今天的饭吃了,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儿呢!真是……唉,人比人要气死人呢!”
同样的传闻绝不仅仅流动在这张破旧的桌子两端,旗手卫很多普通的兵士,再接下来的日子里,都遇到了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事情,从而指向了一个结论:自己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的,而孝陵卫的日子凭什么过得那么滋润呢?
讨论来讨论去,在某些人的刻意挑唆之下,风头渐渐的就转变了,传出了很多不利于管理的风言风语来。
其中说的最多的,无非就是孝陵卫之所以受到关注,那是因为那里的人时不时地就要惹点儿事情出来,用以吸引朝廷的眼球。
首犯当然是要承办的,否则无以彰显朝廷的威风。但对于下面的兵丁,自然要以安抚为主,毕竟就单说法不责众这个法则也可以称得上是亘古不变了。
于是,又有人旁征博引,提起了距离现在并不算久远的嘉靖朝的那次哗变风波。其实说是哗变,实际上,也就是闹饷而已。
南都振武营,这是当年南都兵部尚书张鏊召募的一支抗击倭寇的部队,组成人员并不是军户,而是招募而来的乡勇。
按照规矩,南都的军士,有妻室的,每个月的粮饷是一石,没有妻室的,每个月的粮饷是六斗。仲春、仲秋二月,每石米折银5钱。
哗变发生之前,南都户部尚书马坤上奏,要减每石折银。接下来,督储侍郎黄懋官又上奏,革除募补军士妻室的月粮。再接下来,就一降再降这么点儿的军饷,居然被延迟发放了。振武营士卒被激怒,愤怒之中杀了督粮侍郎黄懋官,聚众哗变。
要说明代,真是个很奇葩的时候。
就算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龙兴之气马上就要被万历中兴给耗光了的时候,论经济实力,那也是当时的全球第一!GDP占到全球的将近百分之三十!如果说全世界哪个国家最有钱,对不起,不是美国,美国那时候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整个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就是人民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明王朝。
但也正是这个最有钱的国家,1600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只有三千万两这么少。如果不能理解的话,可以类比一下。在大明之后的清朝,临近灭亡的时候,同样是内忧外患,而且内忧外患更为严重。整个清朝左割出去一块儿,右割出去一块儿,今天把关税赔给人家,明天吧什么权赔给人家,但就这样,一年的财政收入还有一亿两白银,足足是明朝的三倍。
看看吧,就这么点儿银子,别说付军饷了,分摊到全国各地,干什么都不够。更何况,就这么点儿银子,还要被人挪用来挪用去,挪着挪着就成了某某家的私产了。
因此,朝廷没钱养兵,这是应该的。
再说卫所,有屯田制度,太祖皇帝开国的时候曾经说过:“朕养百万兵,不花百姓一文钱。”这曾经是很值得崇拜的豪言壮语,但实际上,后代执行起来是一代比一代的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