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基本都同意一点,理论就是一种普遍化的陈述,或者说,是一张大网。”
李乐引用波普尔的话,形象地比划着。
“想象一下,理论就是我们为了理解、解释、掌握这个复杂世界,撒出去的一张网。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网眼越织越密。就像咱们看到一朵花,说这是一朵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已经是一种理论了。”
“它把零散的感觉组织成了一个概念,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用着各种小理论指导着行动。”
“而关键来了,”李乐话锋一转,“不是所有普遍化都配叫科学理论,比如,我说,所有女人都不聪明,这叫什么?”
“偏见!”一个女生嚷道。
“是的,这位同学。所以,无论人文还是自然科学,理论得有规矩。”
李乐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证实vs证伪”,“理论与观察的关系”,“科学革命”。
“先说第一个。诶诶诶,各位,这个总得记一下吧?”
刚被李乐一通扯淡忽悠,给双手放松的新生们,这时候才恍然。“哗啦啦”又都拿起笔,吵着板书和记下李乐的话。
“以前么,大家觉得科学就得像盖大楼,找到绝对牢靠的地基,也就是正确的观察,然后一点点往上盖,即证实理论。”
“比如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找到越多白天鹅就越证实它。”
“但有杠精就说了,你丫这个不对!科学真正的力量在于证明它是错的,你永远找不全所有天鹅,但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证伪了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科学不是盖成就不变的大厦,它更像一场持续的冒险,理论都是暂时的、等待被挑战的猜想。”
“但,”这一次,李乐的屁股终于坐上了讲台,一时间只感觉呼吸通畅,眼聪目明,对味儿了。
“然而,杠精精神永远不磨灭,又有抬杠选手说,恁这想法也有个坎儿:好像默认观察是纯粹的,理论是另一回事。”
“因为哲学家皮尔士早就提醒我们,观察本身就有理论,你用什么词描述看到的东西,你关注什么、忽略什么,都受你脑子里已有的概念影响。”
“就像白天鹅的白,不同人标准可能不同。”
“所以。。。。。”
“所以嘛?”中间一排,一男生接话道。
“哟,你津门的?”
“诶,师兄,你知道?”
“只有你们那儿的,才会把会不会接话茬,不让人把话掉地上衡量为会不会说话。”
“哇哈哈哈~~~”
教室里顿时再一次充满欢乐的气息。
李乐手一压,一攥拳,“好了,收!”
“继续。经验和理论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像一个连续的谱,一端连着具体观察,一端连着抽象理论。”
李乐歪着屁股坐在讲台上,一条大长腿肆无忌惮的伸展着,说道,“托马斯·库恩库发现,现实中理论没那么容易被一个反例打倒。无论哪个科学家学者,其实挺护短的,这叫理论保守主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