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前往泰山,田秀本想把两个丞相都带上,但洛阳这边不能没人主事,韩非就被留了下来。
太子、李牧、太傅孔鲋、李斯几人随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洛阳到泰山的路,直线距离也有千里,就算坐车,也得走几个小时,更何况是交通不便的古代。
所以整整走了两个月,田秀他们才来到泰山脚下。
到了泰山之下,望着巍巍泰山,田秀感触良多。
这座山,他在前世的时候,跟好兄弟张宁爬过,那时他们还在泰山之巅合了影,回想起那天的情景,田秀觉得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封禅是需要吉时的。
太仆测算了一下,三天后的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吉时。
这封禅的日期被确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筹备。
筹备工作当然是由手下做的,田秀什么也不用管。
这三天时间里,他基本都是坐在自己的辒车里处理各地送来的奏疏,偶尔也会下车走一走。
各地送上来的奏书,依旧是由郭瑗之念,田秀告诉他怎么批。
一些大事,田秀会具体说明该怎么回复,而遇到小事,田秀就让郭瑗之自己处理。
当然郭瑗之也不会乱回,只会写一个准字,或者知道了。
批阅奏书,并不像普通人以为的那样,要写一长串回复,大部分情况下,就只回那几个字。
七月二十七日夜。
月明星稀。
郭瑗之睡在田秀的龙榻上,睡得十分香甜。
田秀突然把他叫醒,兴致勃勃的要带她去爬山。
郭瑗之就说:“陛下,明天还要去封禅,夜里就别出去了吧?”
田秀就说:“我以前来过泰山,但那是白天,我想晚上爬一爬泰山,体验一下到底是什么感觉。”
郭瑗之拗不过,只能陪着田秀去爬山。
田秀只带了两个护卫,章邯和一个随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人往泰山上走去。
路走的多了,没路也就有了路。
泰山一年也没多少人往上爬,自然是没路的。
不过还好,泰山本地的官员知道皇帝要来此封禅,老早的就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但田秀并不想走这条路,他走了后世才会走的那一条小路。
那条小路在泰山背后,很险峻,也很偏僻。
田秀让章邯帮他折了个棍子,皇帝拄着棍子从那条小路往泰山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