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出门一趟都得有路引,要不马上就会被官差抓住。
李斯的身份去了秦国,还没等找到韩非,估计就会被当奸细抓起来。
田秀想了一会后说道:“我让毛遂手下的人想办法把韩非截住,等先生过去。”
李斯心里有点没底:“能截得住吗?”
田秀没底气的说:“应该能吧!从楚国去秦国的路只有两条,走武关或者是函谷关。韩非是从楚国出发,大概率会从武关进入楚国,我想只要在他入关前把他拦截在应该就行了。”
李斯也很快打出了包票:“只要丞相能让臣见到他,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臣来做。”
对于韩非这个师弟李斯还是相当了解的。
李斯自问凭借自己的口舌之才说服他不难。
即便真的说服不了他,田秀不是说了能绑人吗?
大不了把人绑过来。
……
另一边,韩非自从楚国离开后,就一路向西往武关而去。
楚国西部地区,由于久经战事,许多地方都是焦土一片,所到之处皆是民不聊生。
韩非看着沿途各城的惨状,更加坚定了去秦国的决心。
他要凭借自己去改变秦王,让秦国也能像赵国一样,以仁政治理天下,以法治约束官吏,以儒学教化百姓。
怀抱着满腔的抱负,韩非加快了脚步。
半个月后,他顺利来到武关。
韩非骑着毛驴来到武关城下,向守城的秦军士兵亮明身份。
“吾乃韩人韩非,特游学到秦国。”
韩非没敢说自己是去投奔秦王的。
一个韩人公开去投奔秦国,怎么看都像是韩奸。
而且,秦法也不允许普通人随意的觐见秦王。
任何人想和秦王见面都得有人引见。
若是无人引荐,普通人就别想见到秦王。
范睢当年要不是有郑安平,凭借他布衣的身份,也是见不到秦王的。
韩非说自己想去秦国拜见秦王,很可能会连关门都进不去。
反而他说是去游学,倒极大概率被放行。
历代秦王由于本土人才匮乏,都很重视人才。
只要他国有学子来游学,大部分都能被获准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