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岂能让人真的摸到他的真实态度和立场?
所以,就拿着司马光放个烟雾弹吧。
想猜谜的就都猜吧!
看看是朕的心眼多,还是卿的心思多?
皇帝这个职业就是这样的。
没有权力的时候,拼命的将权力往自己兜里揣。
但掌权之后,却害怕被人猜到自己的想法,从而被人架空。
但,赵煦比一般皇帝好的是——他知道分寸,有着边界。
越界的事情,他是一件也不做。
冯景恭恭敬敬的就要退下去,带人准备来服侍赵煦就寝。
赵煦却叫住了他:“明日且先别去传旨……待我去与两宫商议了再去!”
表面文章和尊重还是要做到位的。
毕竟,现在是赵煦求着两宫给他看着这个江山社稷。
万一两宫觉得赵煦可以独立治理天下了,甩手不干了——尤其是向太后,早就有着归政的想法,只是赵煦年幼,才不得已代替他听政。
那赵煦以后得少睡多少懒觉,少多少休息时间?
现在这样就很好。
一般的事情,赵煦放权两宫,反正都堂上的宰执们,都是老狐狸,哪怕两宫做错了,他们也可以及时劝阻、更正。
而赵煦只要盯着那些真正关键的问题。
譬如重要的人事和大额的财政,就足以让他安稳过渡到他成年。
……
隔日,十月丙戌(25)。
汴京城下起了绵绵的细雨,冬日的寒风,在殿堂之中呜咽,吹着挂在回廊之上的那一条条素白的幡布摇摇晃晃。
赵煦早起后,用了早膳,冬天以后,新鲜的蔬菜就几乎绝迹了。
好在,秋天晒干的蘑菇还有不少。
所以,倒是不缺鲜美的蘑菇骨汤喝。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北宋时代,蘑菇基本都是野生的,所以,为了确保安全可靠,大部分宫中的蘑菇,都是采摘的最常用也最安全的蘑菇。
喝着蘑菇肉汤,就着鸡蛋和包子。
石得一恭敬在他身旁,汇报着今日早上,垂拱殿听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