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陈设简单,几张旧办公桌拼在一起,墙上贴着褪色的宣传画和几张表格,角落里堆着些农具杂物。
唯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张大幅的写着陈氏宗亲祭祖大会的彩照,以及一份合口镇行政区划图。
等落座后,梅苹再次阐明来意,更详细的说明了课题的学术目的和田野调查的具体需求。
“陈主任,打扰了。我们需要了解的主要是面上的基本情况。可能需要您协助提供村里的人口台账,按房头、户数。。。。。还有就是宗祠相关的公开资料。。。。。理事会成员名单、族规章程。。。。。”
“。。。。。近五年村委会或宗祠理事会参与调解的纠纷类型和数量,当然,我们只是类别统计。。。。。保证不会泄露具体村民隐私。找几户愿意接受我们定期入户访谈、记录。。。。。支付一定的访谈费用。”
许言在一旁补充道,“陈主任,如果方便,我们还想请您介绍下村务决策的流程,特别是宗亲理事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参与的环节和方式……”
陈旺面带笑容,听着,不住点头,,可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站在旁边背着手、状似闲适的陈永泰。他连连点头:“晓得,晓得,都是为了研究工作嘛。。。。。。人口台账,都有,不过那个是老的,最新的在计生专干那边,我叫她整出来。”
“宗亲的事,理事会有简单记一笔钱粮出入和多少人参加。。。。至于调解,”陈旺又飞快地瞥了陈永泰一眼,见对方没什么特别的表示,才接着说,“村里家家都沾亲带故的,一般点小口角家里长辈说合下就没事了,真闹到村委的,不多不多,基本也都和和气气调解掉了。。。。”
陈旺话没说完,陈永泰咳嗽一声,慢悠悠道,“旺仔,梅教授,许博士他们,是省里、市里给王镇长打过招呼的大学者,研究的是正经学问,对咱们村也是好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能配合的,尽量配合。那些老账本,翻翻也无妨嘛。至于找村民,”陈永泰转向梅苹,笑道,“梅教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让族里几个房头的话事人,挑几户家里老人明事理、年轻人也上进的,跟他们说清楚,自愿参加。”
“省得你们人生地不熟,找到些爱嚼舌头、说话不靠谱的,反倒误了你们的正事。”
听了这话,梅苹和李乐对视一眼,眼神来回。这话听着是帮忙,实则划定了范围。
许言眉头微蹙,显然对陈旺这种事事需要通气和诸多限制感到不满,他刚想开口,却被梅苹一个平静的眼神制止了。
梅苹点点头,语气依旧温和,“理解,陈主任。我们一定尊重村里的习惯和安排,
陈旺又看向陈永泰。陈永泰眼皮都没抬,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点了点。
陈旺立刻道:“好,好,我这这就安排。”
李乐一直没怎么说话,靠在墙边,目光平静地扫过陈旺局促不安的表情和陈永泰那仿佛掌控一切的淡然。
他注意到陈旺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泛黄的、手绘的简易海图,上面用红蓝铅笔划着些模糊的线条,旁边标注着“陈”、“林”等字样,但陈旺的身体正好挡住了大部分内容。
在陈厝村的初次接触,就在这种表面配合、实则处处设限的氛围中结束了。
陈永泰热情地留饭,被梅苹以还要去林厝村为由婉拒。
离开时,面包车驶出村口,众人都感觉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束缚。村口古榕树下闲聊的老人,目光依旧复杂,但少了祠堂前那种沉甸甸的压抑感。
车子开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进入了林厝村的地界。几乎是一瞬间,氛围就变得不同。
道路虽然还是乡道,但明显更宽阔平整些,路两边的房屋不再是密集的红砖古厝,而是夹杂着更多样式新颖的瓷砖贴面楼房,有些门口还停着小货车或摩托车修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