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省级代理点全部转为我们的直营分校。这样才能彻底把控教学质量、服务标准和品牌形象,避免代理体系尾大不掉、各自为政的隐患。这一步是必须的,也是决定能否成为全国性领导品牌的关键。”
“等等,李师兄,我看这里面有协议班?这里面说,在冀省试水的公考协议班,五个月净利润顶燕京师大这边的一个培训点一年半?”
李永鑫刚要继续阐述的代理的话被堵到喉咙里滚了滚,又咽了下去。
只好从包里有拿出一张报表,“这还是那边的试点数据,七成学员签了不过全退。预付学费,现金流比传统班型翻三倍。”
说着,指尖划过成本栏,“就是退费押金占了流动资金的四成,得靠持续招生滚动……”
“赌性不小。”小红红突然插话,“你就不怕这是把双刃剑,收钱快,退起来也快,对现金流管理是极大考验。”
“只要招生规模上去,滚动起来,我有信心撑住现金流。”
“这么有信心?有本事把退费押金比例压到三成去。”
“我的信心是建立在教学基础上。红总,要不,你要是答应明年中功这边的预算增加三成,我能给你压到两成。”
“嘁,你怎么不说一成,我签字,给你预算翻倍都成,可要是不成怎么办?你拿什么做赌注?
“红总,真要是预算翻倍,而我做不到,我就。。。。。”
“哎呀,这不是讨论么,又不是打扣底。”
李乐一句话,打断两人的争执,指着规划书。
“省级代理快速扩张,再收回转直营,”李乐看了眼李永鑫,“步子迈得很大,风险也不小。代理转直营,中间的利益冲突、人员整合,都是硬骨头。”
“还有这保过退费,就像红总说的,更是把双刃剑,收钱快,退起来也快,对现金流管理是极大考验,你有信心?”
李永鑫的眼神没有丝毫退缩,倒透着股狠劲,“风险当然有!但机会更大!现在公务员考试一年热过一年,仅仅国考岗位年增38%,各省招录规模都在扩大。”
“市场在爆发性增长,谁能最快抢占份额,谁就能奠定未来十年的格局!慢一步,可能就步步慢。”
“至于风险,哪有不担风险的?我相信我的团队能控制好节奏,能把骨头啃下来,把握好。”
语气里那种不由自主透露出来的偏执的自信和对规模的渴望,让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绷紧了几分。
李乐沉默了几秒,将规划书轻轻合上,推还给李永鑫,脸上带着笑,“想法很大胆。省级代理快速铺开,协议班拉高流水,最后转直营控品质。。。。。。听起来是个连环招。师兄,你这盘棋,下得不小啊。”
他没有直接说支持,也没有说反对,又问道,“资金压力呢?扩张、试点新班型,都需要钱,后续的弹药,师兄有把握?”
“我算过,以中功现在的资金状况,只要模式跑通,市场打开,现金流会很快滚起来。”
李永鑫显得很有信心。
“行,规划很清晰,也很有魄力。”
“中功是你负责的独立运营主体,方向性的战略,你定了就去做。长乐这边,既然当初说了不参与直接管理,就会信守承诺。需要什么资源支持,跟红姐提,按流程走。重大事项,按章程来。”
李乐语气平淡,既没有赞赏,也没有否定,更像是一种默许的授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