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行饱和式火力压制,这是流求军队最常规的作战思路,因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自己进攻的损伤,之前有舰船时则利用舰船上的强大攻击力,现在虽然是步兵上了陆地进攻,但依然会通过便携的旋风炮负责实施。
雷雨观察着石弹的消耗以及城头的情况,及时挥动起了令旗。此时,所有的炮手开始推动炮车体向前移五六步,因此最后两轮的射击落点开始越过了城墙而向城内推进。同时,扛起云梯的步兵开始上前正式攻城。
等到城墙上的守兵完全醒悟过来时,旋风炮的火力覆盖已经结束,最快的一队已经将云梯靠上了城墙。
实在是平阳县内没有真正懂得守城的人,石弹袭击已经将城头的防御彻底打烂,而终于开始平静下来的城头上,只有个别胆大的人及时发现了攀登的流求兵,但是却因为没有军官的及时组织与指挥,他们也只是胡乱地向城下丢一些石块灰瓶,竟是连真正有威胁的弓弩射击都没有能够完成几次,流求兵则已经登上了城墙。
盐工出身的守兵开始调头逃跑。
一刻不到时间,平阳城的城门大开,流求军迅速全面攻入县城。
只是雷田走进县衙时,依旧惊讶地看见在大堂前悬梁自尽的知县!
京城,政事堂。
赵佶前些天刚接见了龙虎山的第三十代天师、年仅十三岁的张继先,不过对方不愧为名震南北的得道天师,只是一番交谈之后,立即获得了官家的极大信任与认可,并正式赐其号为虚靖先生,又赏赐了大量金铸财物,并乘兴留其在皇宫中开坛谈道讲法。
所以,赵佶已经通知了群臣,这段时间他要闭户听道,不议政事,一切交由政事堂决策。
所以,这些日子里,就连蔡京都没办法见着官家。
而两浙路疯狂送来的告急信件却在这个时候摊满了政事堂的主要案头。
浙闽等地原来就多有海盗,但其大多只会劫掠渔船,最多抢个渔村,从来没有进入到内河。但这次的海盗却不一样,不仅仅是先后攻打下来了三个县城,导致这三县知县因城破而相继自杀!更重要的是,他们打出来的旗号居然会是“大宋元符太子麾下靖难军”。
“海盗太猖狂,光看急报,渔村破了近十处,县城攻破三个,三名知县自杀殉职,闻所未闻呐!”尚书左丞何执中是两浙龙泉人,对于家乡所遭受的灾祸感到痛心疾首,“枢密院是要拿出点行动来的!”
“哼!何左丞一句‘拿出点行动’说得轻巧?”听到被指责,同知枢密院事刘逵开口,“枢密院的确掌天下禁兵,可是敢问何左丞,这次要派多少兵?从哪里派?去哪里作战?花费多少时间?要知道,对方可是打完就跑的海盗。”
“兵者,国之大事!”知枢密院事张康国淡定地开了口,“正如刘同知所言,但凡调兵,人数、目的地、对手必须都要清楚。这两浙所报的海盗,都是出没于海上,别说京师调兵,就算是杭州那里调兵前去,人早就跑到海上无影无踪了。其实,剿灭海盗,本来就应是沿海水师的事情,他们船在明州,枢密院从接到消息起就去问责他们了。”
“沿海水师可以回复?”
“他们的回奏在这里。”张康国翻出了一本,递给众人传看,“沿海水师称:海盗神出鬼没,即使攻占一座县城,最多待一到两天,抢了东西就跑,大海茫茫,无处寻踪。而且他们还说,明州港每日进出商船无数,影响整个东南商贸。如果坚持要他们离港南下追寻海盗,要是被海盗偷了明州港,岂不是得不偿失?”
众人一听也是哑口。
“海盗自称是元符太子靖难军的说法,诸位怎么看呢?”已经是右相的赵挺之慢悠悠地提及了这一点。
“所谓元符太子的传闻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谓闻其言,观其行,这帮海盗实际就是为了多抢东西。”蔡京胸有成竹地说道。
“蔡相所言极是,在下甚为认同。”进入政事堂会的邓洵武永远都会做蔡京的应声虫,“所以他们就算是攻下县城,最后还不是一样子搬钱、搬人,一眼就看出改不了海盗的习气。”
赵挺之自从当了右相之后,一直喜欢特立独行,尤其是和蔡京唱对台戏的事,他乐此不疲:“‘靖难’一词,较为生僻,能够用此词来命名自己的,读书中人也不多见。就算是托言,也说明这帮海盗不简单。而且,实力强大到可以攻占县城,更不能小看啊!”
蔡京可不会给他这些机会,直接换了个话题:“瑞安、黄岩、平阳三地知县,忠君守义,虽然没能守住城池,但却能以死捐躯,忠义报国。当为百官楷模,应下诏赠官、勉之也!”
这一点倒是无人会有异议。毕竟人家献出了生命,所以失城之罪不再追究、还得有些死后的赠官、嘉奖,如果有子女的,也会给些蒙荫的赏赐。只有这样,才值得让后面的官员效仿并视死如归。
这个话题倒也好,不得罪人,而且也有积极意义,政事堂的诸人都乐意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