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大宋之风流才子 百度百科 > 第346章 预定的帝师(第3页)

第346章 预定的帝师(第3页)

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海域图,对于些时的赵煦来说,就已经非常地震撼了。

而在海域图的另一侧,则堆放着他让内侍从历年奏章中翻出来的南洋诸国的朝贡卷册,正在饶有兴趣地一一对应寻找着交趾、占城、真腊、三佛齐、浡泥、麻逸等等这些南洋诸国的各自位置所在。

“秦卿你来得正好,就这海图上的这些南洋诸国,你可都曾去过?”

“微臣受陛下重托,巡阅南洋,震慑百国。其实也就是去了交趾、占城、三佛齐与浡泥这几地。而此海图也是历经了南洋海商两三百年以来数代人的积累,方才绘成,尤其在这三佛齐以西,经过马六甲海峡,便为西洋,那里的真腊、驻辇等国,都是幅员万里,拥有不俗的实力的大国。”

“哎呀!”赵煦感慨道,“天下之大,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其实,大宋一朝虽然也保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但是宋朝的皇帝,更加尊重于非中原地区的各地政权,不仅仅愿意与北方的辽国结成兄弟之邦,更是对类似于高丽、倭国、大理以及交趾等诸国以各种更加平等的外交待遇。

关于秦刚在浡泥城所实施的宋商自治总督府模式,赵煦也并不反感,甚至还相当地感兴趣。他还借由着这幅南洋海域图,也进一步地与秦刚探讨起了哪些地方是重要且关键的,哪些地方还可以沿用浡泥模式,进一步去推进宋商的自治模式,实际上也就是用最高效的方法,建立起大宋的对外辐射与影响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由于这次海事院成立后第一个半年,就向京城上缴了远超往年数倍的海税收入,赵煦对于海事院的既定政策更是信心十足。

赵煦直接许诺:让秦刚可酌情视海贸情况的发展情况,在东南沿海各州随意增设市舶所,反正只要是在原州赋税不减的情况下,再新增海税的收入,这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赵煦在即位之后,无论是开始在高太后管束之下,还是之后亲政,都是一如既往地过着非常俭朴的日子。但是自从去年年底,秦刚向京城送来了关于浡泥之战的丰厚战利品后,赵煦就真正体验到了大把花钱、大把赏赐、大把地同意底下各项预算请求的爽快之处。

有道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如果接下来,再让赵煦回到之前的那种节俭日子,估计是是极难再适应了。

所以,引苏轼入京为右相的主意,除了反应出赵煦本身逐渐调和的政治倾向以外,同样也是有着这方面的“私下算计”:只要苏右相在朝堂中的位置稳上一天,秦刚的这只东南钱袋子就不必会有任何的担忧。

君臣二人正是议论得起劲,有内侍来报:“皇后娘娘求见。”

“快,请她进来。”赵煦转头笑着对秦刚说,“皇后也说今天要再见见你,大哥儿接下来的许多事情,她还是当面问问你,才会心安。”

大哥儿便就是赵茂,他是赵煦的第一个儿子,皇宫之中,也都是以大哥儿、二哥儿这样子来称呼皇子,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刘皇后此时进来,这才是秦刚第一次瞧见她的正脸容貌。

或许是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心,秦刚瞧她虽然长了一副俏丽明艳的容貌,但是眉目之下,却总是掺杂了太多过于明显的算计之心以及几分肤浅的骄纵神情。

“唉!一国之君,怎么就连身边人的面相都看不出呢?”秦刚的内心也在为赵煦感到悲哀。

“臣妾听说秦龙制近日就要离京,心里想着是一定要见上一面。就算是只为大哥儿讨几句安康成长的福气话也是极好的。”刘皇后今天一开口,却不知为何这般地和善可人,难道只是因为天子也在场吗?

“圣人还是相信宫里下人们所传的不靠谱说法。”赵煦显然是知道大家私下对秦刚是药师菩萨弟子的传说,不过他责怪皇后的口气却是宠溺多于反对。

“臣妾就是一个女子,同时也更是大哥儿的母亲,民间便有‘进庙烧香、见佛礼拜’的习惯,更何况,官家的身边就有着这样的一位现成菩萨弟子呢?”刘皇后更是借势撒娇了。

“回皇后娘娘,市井传说,多有不实,微臣只是凡夫俗子一名,当不得菩萨弟子的头衔。”秦刚自然不敢应承,而是出言先行否认一番。

“官家,臣妾虽在后宫,却也常常闻听秦龙制在外,文能治事、武能统军,又是杏林圣手,这次倒也有个和大哥儿相关的想法,不知道官家能否应允呢?”

“哦?和大哥儿有关的。你且说来听听。”

“臣妾看着大哥儿这些时日长得越来越聪明听话,看着便是与官家更像了几分。又听闻太后、太妃说过,官家九岁登基,便能听取朝政,那是与小时候便有多位名师教导有关。所以臣妾却是奢望着想为大哥儿提前求取一名好老师呢!”刘皇后嗲声嗲气地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