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姑笑,点头:“好,我管着他,帮祖母出气。”
关书吏露出无奈状:“同为女子,果然祖母跟我媳妇才是一边的。”
关老夫人认同的点头:“没错,我们是一边的,你一人一边,所以以后在这个家里,你识相点,给家用就成,别管我们大女人的事儿,知道没?”
啊这?
是不是演得有点过了?
秦小姑虽然这么想着,却是身心放松了,也很感激关家祖孙这般在意她的感受。
早饭是和乐融融的吃完了。
关老夫人还让辰嬷嬷:“秦大人家肯定担心新妇,你上红绸礼,上秦大人家,给秦大人家报个喜,让秦大人家放心一些。”
反正离得近,就说一声的事,不用等到三朝回门,让秦家人多担心一天。
秦小姑很感激,起身道:“多谢祖母。”
关老夫人:“谢啥,咱们祖孙可是一边的。”
辰嬷嬷这时才应下:“是,老奴这就去报喜。”
辰嬷嬷很快就收拾出一匣糖与一匣茶,用红绸布包着,上秦家去。
路人见到是红绸礼,就知道是喜讯。
秦爷爷秦奶奶见到红绸礼,也放下心来,知道女儿在关家过得不错。
辰嬷嬷没有久待,很快回关家,准备着谢媒宴的事儿。
午时,康夫人登门,在关家吃了一顿谢媒宴后,她这媒人的活计,算是圆满结束。
饭后,关老夫人是留康夫人:“夫人难得来一趟,不如多在镇上住一段时日。”
康夫人稍微客气两句就应下了,没有立刻就带着女儿回县城。
留在镇上,一来能陪陪儿子康琅,二来能给女儿踅摸一下亲事人选。
毕竟那么多太周书院的学子呢,高门第的还不少,不看看岂不是亏了。
康夫人没有多待,吃完谢媒宴,略坐了坐,就回隔壁的暂住宅子。
关家是彻底清闲下来。
关老夫人也以劳累要睡懒觉补精神为由,让新夫妻自己相处。
关书吏是带着秦小姑,逛了逛后院,看了他从县城运来的牡丹,夫妻二人坐在躺椅里,赏花,偶尔看看天上南飞过冬的鸟群。
然后就是静谧了。
在旁边伺候的清河山三位娘子:“……”
两位主子怎么有种提前养老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