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陛下欲以什么内容作为考题?”
始皇:#34;分两科,律法和治国之策。#34;
律法考出来的是偏向执行的底层官吏,治国之策则是偏向决策的高层官吏。前者人人必考,后者任由考生选做。
底层官吏可以不知道如何治国,但高层官吏却不能连朝廷律法都弄不清楚。
荀彧点头:“如此可行。”
要出仕为官的谁没学过这两样?考它们的话连“临时修改考纲”都算不上,这些就在他们掌握的知识点里,随时可以参加考核。
或许有草包花架子这些学得不好吧,不过自己考得分数难看,也怪不得别人。
始皇又道:
“律法题目让小官去整理,治国之策你们看着出。也不用太复杂,多考些常见的问题就可以。”
他是来选冶世之能臣的,不是来故意为难人的。他想通过考核选出的是面对各地州郡经常出现的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处理的普通人才。
至于那些旷世奇才,他自己会出对应的题目给他们加试。
荀彧于是下去加班了。
回去之后荀彧想了想,觉得不行,还是得招揽人才。
现在的朝廷是能勉强运转,但那是在他们加班的基础上达成的。能招人来分摊工作,他傻了才不招。
于是荀彧又从蜀地骗了一批人才过来。
刘焉:你们能不能不要逮着益州薅!
没办法,不薅益州就要去薅西北之类的荒凉地界。那里实在是没什么优秀的文臣,武将倒是不少。
始皇和东边打仗的时候也没忘了往西北、北地派人,去看看那边的情况。摸清楚之后就好精准拉拢边关将领了,也省得一个个都要费劲打服。
结果探
子跑回来给的汇报是:
“北地多缺粮草,有些州郡的刺史会劫掠百姓补充粮草,再去和匈奴胡人打仗。”
始皇:……
朝廷官员?劫掠百姓?用来打匈奴?
真不愧是你们大汉啊,佩服佩服。
探子也觉得这种状况很离奇,他还说了更离奇的事情:
“有的州郡同时有两人主事,一人主政一人管军,双方意见不和。”
州牧认为应该安抚拉拢胡人,赏赐他们金银,这样便能得太平。百姓非常支持,因为胡人拿了好处确实不劫掠他们了。
但将军不这么想,他觉得州牧宁愿把钱给胡人都不给他武装军队,州牧脑子有坑。要是金银给了他,他打仗也不用畏畏缩缩了。
两边因此成见非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