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曹孟德可不能在这个事情上马虎,陛下的安危最重要。
函谷关这里有本身就驻扎在这边的守卫军,陛下后续还调遣了关中其他地方的军队过来支援,撑到讨董联盟赶到洛阳不成问题。
洛阳董卓那方确实提前看到了诏书内容,不过也没比正经诏书送达早太久。
毕竟董卓忙着呢。
又要给自己人封赏,又要和袁院争权,还要应付洛阳城内不服管教的大臣和世家,一时间简直焦头烂额。
刚开始董卓收到各地在组织兵马要打过来的消息时,没太放在心上。他在皇帝失踪的时候拥立新君,各地肯定要以他不忠为由讨伐他,他早就猜到了。
不过他可不怕这个,各地军队能有他从凉州带来的能打?
说起来也怪袁隗从中作梗,早同意他伪造小皇帝的尸体不就没那么多事了?
袁院反而觉得董卓是个傻子———你倒是找个和皇帝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来啊!
尸体哪有那么好伪造?又不能随随便便划花脸,不然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算来算去还是烧焦的那种最合理,偏偏放火的是他们袁家的袁绍,要是别人就好了。
袁隗心里把袁绍这个傻缺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惜袁绍早就溜之大吉了,没法被袁隗拎过去当面骂。
这人在听说董卓想坑他一个害死皇帝的罪名时就气得跳脚,直接带人离开了洛阳。
不走等着被董卓弄死吗?
万一那家伙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杀了,然后对外宣称他害死皇帝畏罪自杀,他冤不冤?
因为和董卓的这个私怨,袁绍跑去冀州后听说了皇帝诏书的事情也没想着给洛阳送消息。
好吧他也送不了。
冀州牧草泰馥本就担心他袁绍过来抢自己的州牧之位,偏偏自己打不过袁绍只能捏着鼻子忍着。
如今皇帝都问责袁氏满门了,
他还忍什么?
趁着袁绍没有防备,他直接把人下狱了。
袁绍亲兵倒是想闹,他们世家的私兵没那么尊重朝廷。然而袁家这次牵扯进去的不是小事,有脑子的人都知道闹的话就真成反贼了。
如今皇帝只是问责,没有要处死袁绍的意思。他们如果阻碍冀州牧办事,冀州就能说他们想造反,到时候袁绍才真的要丢命。
韩馥也不想和袁家闹得太僵,于是听了手下谋士沮授的建议,如此劝说:
“本初一时糊涂烧了宫门,毕竟没有酿成大错。另立新帝与他无关,都是那袁晚老匹夫的意思。尔等若随本州牧一同讨伐董贼,也算是戴罪立功了。#34;
想帮主子减轻罪责吗?来干活吧。
袁氏一族毕竟树大根深,还有挣扎的余地。赶紧和袁院那疯子割席,你们还能捞到点体面。
别的袁氏族人确实是被牵连的,但袁绍可不一样,他确确实实烧了言门。所以不干点活的话,袁绍死罪可免活罪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