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坚信在他们越打越嗨,导致敌军节节败退之后,更加地坚定起来。
果然跟着太宗不会输!
反叛军打不破这个可怕的良性循环,除非他们能精准搞死核心人物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穿着铠甲身先士卒,混在将士们里头看着就像个能打的普通小将。在反叛军看来,他除了超级能打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这样一个小将,敌人当然不会费尽心思弄死他。连派几个将领过去都被他一枪给刺死了之后,敌方就决定暂避锋芒,不和这人对上了。
这个错误的选择导致他们一直找不到军队的主心骨,哪怕成功诛杀了统帅也没让军队乱起来。
反叛军:过分了啊!
不是统帅的功劳,那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凶啊?
要不想法子砍了军旗试试?
行军打仗时军旗十分重要,毕竟那么多人呢,光听将领大喊也不现实。但是抬头看军旗,再根据旗帜的挥舞来判断下一步是进攻还是撤退,这就比较方便了。
古代很多战争打到一半某一方溃败都是因为军旗被砍了,士兵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又担心是不是将领被杀,自己没了主心骨,于是才四散奔逃。
长安守卫战时的大唐军旗可没那么好砍,有些军旗干脆就在城楼上挥舞呢,敌军又上不去。
但再难也得试试。
反叛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拔了几个靠前的旗子,准备等着这一片的士兵溃散。
结果士兵看都不看,依然往前冲杀。
反叛军:不是,你们这群人能不能讲讲道理啊?
旗子都没了,你还冲杀什么!
周围士兵:傻缺,太宗就在前头奋勇杀敌呢,看不到旗子
还看不到太宗吗?
是的,倒霉的反叛军极其不幸地砍掉了李世民这一块的军旗。
士兵们一看太宗还在,那有什么好怕的?没军旗就没军旗,继续跟着太宗冲鸭!
反叛军在军阵被打崩之前,心态先崩了。
打仗就讲究个气势,没气势的一方人数再多也得溃逃。反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心灰意冷被打出了长安地界。
李世民立刻抓准机会大肆宣传:“天命在我!天佑大唐!”
军民们高兴疯了:“我们赢了!天佑大唐!!!”
长安城这边和叛军打得有来有回,不像历史上那么快就沦陷了。所以就给了远一些的军队充足的赶路时间,等到反叛军一撤,正好这些军队也抵达长安城和他们汇合。
李世民:我去,朕就是随口说说,结果好运真的站在朕这边。
李世民当机立断:
“集结军队,追击叛军!把叛军赶出关中!抢回潼关!”
叛军已经是丧家之犬,有这么多军队前来支援,正好可以一口气追过去,抢回失地。
只要潼关到手,长安城便再没有破城的危机,之后就能一步步收回其他失地了。